【童趣文言文翻譯及原文】《童趣》是清代文學家沈復所著《浮生六記》中的一篇散文,文章通過回憶童年生活中的點滴趣事,展現(xiàn)了兒童天真爛漫的想象力和對自然萬物的熱愛。本文語言簡潔生動,情感真摯,是學習文言文的經(jīng)典篇目之一。
以下是對《童趣》的原文、白話翻譯及
一、原文
余憶童稚時,能張目對日,明察秋毫,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,故時有物外之趣。
夏蚊成雷,私擬作群鶴舞空。心之所向,則或千或百,果然鶴也;昂首觀之,項為之強。又常于土墻凹凸處,花臺小草叢雜處,蹲其身,使與臺齊;定目細視,以叢草為林,以蟲蟻為獸,以土礫凸者為丘,凹者為壑,神游其中,怡然自得。
一日,見二蟲斗草間,觀之正濃,忽有龐然大物,拔山倒樹而來,蓋一癩蝦蟆也。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。余年幼,方出神,不覺呀然驚恐;神定,捉蝦蟆,鞭數(shù)十,驅(qū)之別院。
二、白話翻譯
我回憶小時候,能夠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看,能清楚地看到細微的東西??吹轿⑿〉臇|西,一定會仔細觀察它的紋理,因此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。
夏天蚊子的聲音像打雷一樣,我私下里把它們比作一群在空中飛舞的仙鶴。心里這樣想著,眼前就仿佛出現(xiàn)了千百只鶴;抬頭看著它們,脖子都僵硬了。我還常常在土墻凹凸的地方,花臺邊的小草叢中,蹲下身子,讓自己的視線和花臺一樣高;聚精會神地看著,把叢生的草當作樹林,把蟲蟻當作野獸,把凸起的土塊當作山丘,凹陷的地方當作山谷,精神在其中遨游,感到非常愉快。
有一天,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爭斗,看得正入神,忽然有一個巨大的東西,像搬動山、傾倒樹一樣撲過來,原來是只癩蛤蟆。它舌頭一伸,就把那兩只小蟲都吞吃了。我當時年紀還小,正看得出神,不禁嚇了一跳,嚇得大叫起來;等我定了定神,就抓住那只蛤蟆,打了幾十下,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。
三、(表格形式)
項目 | 內(nèi)容 |
文章標題 | 童趣 |
作者 | 沈復(清代) |
出處 | 《浮生六記》 |
主題思想 | 回憶童年生活的趣味,體現(xiàn)兒童的想象力和對自然的熱愛 |
文體 | 文言散文 |
寫作手法 | 比喻、聯(lián)想、細節(jié)描寫 |
核心情節(jié) | 蚊蟲如鶴、草木成林、蛤蟆吞蟲 |
情感表達 | 童年的純真、好奇與快樂 |
語言風格 | 簡潔生動,富有畫面感 |
四、總結(jié)
《童趣》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想象,展現(xiàn)了兒童眼中世界的奇妙與美好。文章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,也為現(xiàn)代人提供了一個反思童年、珍惜當下生活的視角。無論是作為文言文的學習材料,還是作為一篇充滿童真的散文,都值得細細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