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賣炭翁教案范文】《賣炭翁》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(chuàng)作的一首敘事詩,通過描寫一位賣炭老翁的艱辛生活,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和統(tǒng)治階級的殘酷剝削。本教案旨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、體會作者情感,并學習其表現(xiàn)手法。
一、教學目標
項目 | 內容 |
知識與能力 | 1. 掌握詩歌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2. 理解詩歌中對比、細節(jié)描寫等藝術手法 |
過程與方法 | 1. 通過朗讀、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詩意 2. 培養(yǎng)學生分析詩歌語言的能力 |
情感態(tài)度與價值觀 | 1. 感受賣炭翁的悲苦命運,增強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心 2. 認識到社會不公現(xiàn)象,培養(yǎng)正義感 |
二、教學重點與難點
項目 | 內容 |
教學重點 | 1. 分析賣炭翁的形象及心理活動 2. 理解“宮市”制度對百姓的危害 |
教學難點 | 1. 把握詩歌中蘊含的批判精神 2. 理解白居易“新樂府”詩風的特點 |
三、教學過程設計
1. 導入(5分鐘)
- 展示幾張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的圖片,引導學生思考他們的生活狀態(tài)。
- 提問:“如果你是一個賣炭人,你會怎樣生活?”
2. 初讀感知(10分鐘)
-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,標出不認識的字詞。
- 教師講解重點字詞,如“伐薪”、“碾冰”、“叱牛”等。
3. 精讀賞析(20分鐘)
- 分段講解詩歌內容,引導學生分析賣炭翁的形象。
- 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中的對比描寫,如“滿面塵灰煙火色”與“兩鬢蒼蒼十指黑”。
4. 合作探究(15分鐘)
- 小組討論:為什么賣炭翁寧愿被欺負也不愿離開?你認為他為什么會這樣?
- 教師引導學生聯(lián)系現(xiàn)實,探討現(xiàn)代社會中的類似問題。
5. 總結提升(10分鐘)
- 回顧詩歌主題,總結白居易的寫作意圖。
- 鼓勵學生寫一段感悟,表達自己對賣炭翁的感受。
四、作業(yè)布置
項目 | 內容 |
基礎作業(yè) | 1. 背誦并默寫《賣炭翁》全文 2. 完成課后練習題 |
拓展作業(yè) | 1. 寫一篇短文,以“我眼中的賣炭翁”為題 2. 收集有關“宮市”的歷史資料,進行小組匯報 |
五、板書設計
```
賣炭翁
/ \
人物形象 主題思想
艱辛、樸實 批判社會不公
對比手法新樂府風格
```
六、教學反思(教師備課參考)
在本節(jié)課中,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,對賣炭翁的命運表現(xiàn)出濃厚興趣。但在理解“宮市”制度時仍存在困難,需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背景知識的補充。同時,應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,提升文學鑒賞能力。
結語:
《賣炭翁》不僅是一首詩,更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社會的冷暖與人性的善惡。通過本課的學習,希望學生能更加關注社會現(xiàn)實,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考與情感。